【隐形冠军】万隆农林:粮食安全有秘密,盐碱地种出好大米
【中制导读】
东营市垦利区万隆农林经贸有限公司是我国食品业的一颗新星,把山东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变成出产绿色健康大米的沃土,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高质量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的食品工业新路子。
”
事随境迁,一粒不起眼的大米,如今拥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涵义。
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而且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转变,无农药残留、生态有机、口感更好的绿色农业品已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新标准。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企业,正是联结上层关注与底层需求的关键。它们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这里有一个农业追梦人的故事,从年轻时铁了心留在胜利油田搞粮食生产,到非要把黄河盐碱地变沃土,再到退休人不休,开创让农民增收、消费者吃到健康大米的生态养殖新模式,故事的主人公崔树君和他的东营市垦利区万隆农林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隆农林”),趟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度结合的精彩之路,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借鉴范本。
种啥赔啥
盐碱地如何变沃土
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有着我国乃至全世界温暖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色美则美矣,要为人所用,改造也极费力,崔树君就在这里奋斗了一辈子。
他与农业结缘,始于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学植物保护专业的他被分配到胜利油田工作,专门解决企业的吃饭问题。
原来,从1961年东营发现第一口油井开始,全国的精锐人才陆续被大量抽调来支援建设胜利油田,20年间已发展成为20多万人口的石油生产大军,自给自足吃饱饭就成了难题。尤其每年春节前后,为了不耽误石油生产黄金期,组织上鼓励职工们不休探亲假,而是把家属们从外地接来东营团聚,吃饭问题更趋严峻。当时国务院专门给批了20万亩水田和10万亩旱田,还从中科院和农科院调来一批专家,让他们与大中专毕业生一起加入到胜利油田农业板块的创业中。
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崔树君也与两位农科院专家一起组成了技术小组,负责6200亩农田的生产。正当他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因为与家庭两地分居日久,父亲强令他调回家乡,甚至已经在县里组织部帮他找好了工作。还没来得及干出业绩,他不甘心就此离开,坚持要留下来,最后在领导的支持下,把祖父母,父母、姐妹全家人都搬到了东营来。
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崔树君,开始在工作中频频展露头角,1988年,他所在的粮食生产队,比其他生产队的产量高出整整50万斤。不但实践表现优秀,学术成绩也令人侧目,他发表的论文《小麦嫩芽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仿制》,被评为1988年东营市优秀论文一等奖,之后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连续发表论文,屡次获得破格晋升。短短数年间,从一个实习技术员,成长为胜利油田钻机农业副总经理、国家高级农艺师。
1998年,这位年轻的农业专家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大挑战,事业舞台也因此而转换。
当时崔树君获悉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土地正在找人承包,实地考察以后,他以专业眼光判断,这将是块宝地,于是就劝自己赋闲的表哥去承包了下来。大片的盐碱地杂草丛生、沟壑遍地,条件极差,只能靠天吃饭,年年都是种啥赔啥。崔树君的表哥对这个所谓的农业专家充满了抱怨,眼看再也撑不下去了。
但崔树君没轻易放弃,帮助表哥引进了黄河水,种水稻,改造了两块水田共120亩。结果当年的亩产就达到了800多斤,表哥终于开始略有盈利。后来,从120亩到2000亩,再到23000亩,他们持续加大投入,每年把挣到的钱几乎全部用在水田改造上,20年来光是土地综合治理和土地整平就投资了1.2亿元。经过滚雪球式的持续投入和发展,万隆农林培育出了具有地理标志性的黄河口大米,还凭借自己的帝舒牌有机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盐碱地终于旧貌换新颜,不但废地利用,还摇身变成了专门出产受市场欢迎的绿色产品的沃土。
多点增收
把鱼虾蟹养在稻田里
偌大的黄河湿地保护区里,崔树君带着职工在这儿种了2万亩水稻和88万颗树。从靠天吃饭到师法自然,他越来越悟到了生态养殖的真理。
这位已经62岁的退休管理者,现在依然会经常穿着胶鞋戴上草帽,弓腰站在他挚爱了40年的泥土里。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片稻田,会发现水稻间自由放养着鱼虾和蟹,这正是崔树君现在最引以为豪的生态养殖实验。
湿地保护区的万亩良田,其实只能用于生态种植。要服务农户,造福一方百姓,还得想别的办法。崔树君直言:“我呢,一心想开创一种让农户增收的模式,成为可以复制的样板。”
在多方的努力下,这个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万隆农林具体实施的山东省渤海粮仓项目,将虾、蟹、鱼和白鹭养在稻田里,探索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里,农药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因为一旦碰到农药,鱼虾蟹就会100%死亡。而鱼虾蟹本身又是害虫细菌的天敌,就更没有使用农药的必要了。
至此,万隆农林构建起了一个生态圈,让水稻和鱼虾蟹都能按照自己的自然生长规律,共同生长。在极大节省农户成本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入,不但消费者吃上了无农药残留的健康大米,农民也省下了农药钱,生产出高质量的好大米。既能获得水稻的收入,还能获得鱼虾蟹的收入。企业也因此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独特发展道路,可谓妥妥的三赢!
产业链+品牌化
食品工业转型新思路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但还不是食品产业强国,主要原因就是小而散,行不成产业规模,而且标准化程度低。万隆农林围绕农产品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田间管理到收割,再到储存、加工和流通,而且对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这对我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扎根农业四十余年,崔树君说自己一辈子就是当农民的命。退休前,他有个巨大的遗憾。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已在陕西杨凌建成,土地肥沃偏酸性,这给了崔树君一个启示:“咱们东部也有千万亩良田,但是偏碱性。如果能在东部再建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我国的农业安全可谓意义重大。”为了在东营申请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崔树君准备以政企研结合的形式推动申请,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因为外部原因没能成功。
退休后,这份不甘心让他继续扎根农业生产,投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湿地公园的万亩良田建设中。他带领企业不断开拓农业版图,继续为改善民生做出努力。万隆农林生产的有机大米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2022年,东营市终于申请成功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这些都让崔树君老怀甚慰。
20多年来,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方式,万隆农林对生产线进行了创新优化,实现了技术创新和节能减耗,建设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并大力开展水稻品种引进、高效栽培技术、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万隆农林深信,对产品进行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才是企业立足于时代的根本路径。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在万隆农林实地考察后认为,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万隆农业也具备制造业特征。首先自然条件好,产品安全和品质都有保证。其次规模大,将产业链打通,把农业变成了一个产业。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既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又实现了高质量绿色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前景的发展模式。
虽然退休了,但崔树君离他的梦想却越来越近。大半生都追随着国家政策,为了粮食安全,为了心中共同富裕的梦想,一直在努力。他将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带领万隆农林继续开拓。
✎
✎
THE END
编辑:昕敏
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制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THE END
编辑:昕敏
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制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精彩合集,一键了解!